从“过路站”到“消费新地标”的蝶变——探寻服务区背后的消费提振密码
近日,大众日报对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所辖服务区从传统“过路站”向“综合消费新地标”的转型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济南东服务区,来自江苏的司机张先生将车停靠在换电站,准备为车辆换电,他一边操作一边感慨:“以前跑长途最怕进服务区,停车难、充电难、上厕所排队,现在这里能购物、能逛街,还能给车换电,真是大变样!”张先生的体验,折射出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所辖服务区近年来从传统“过路站”向“综合消费新地标”的转型轨迹。作为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革的先行者,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通过管理革新、硬件升级、业态创新“三驾马车”,使服务区逐步成为促进区域消费的老地方、新场景。
硬件革命:破解“出行难”,打造出行新标杆
“以往,每逢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车流高峰期,服务区匝道入口有时会出现堵车的情况,现在这种情况很少看到了。自2016年开展服务区提升行动以来,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在全国率先完成近140对服务区提升改造,停车位增至4.8万个,厕位达2.4万余个,司乘出行变得更加畅通。”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运营管理事业中心主任王治海介绍。
更引人注目的是绿色低碳服务区与新能源基建的超前布局。在青银高速济南东服务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零碳智慧管控系统、污废资源化处理系统、林业碳汇提升系统“四大系统”,让这里成为全国首个“零碳服务区”。济南东服务区日均发电量达10000KWh以上,远超日均用电量6000KWh,实现了服务区100%“绿电”供应,并具备“可持续碳中和”的能力。2024年,青银高速邹平西近零碳服务区正式运营,成为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打造的第三座近零碳服务区,标志着其绿色低碳服务区建设运营模式已经基本成熟,为后期全面复制推广、实现服务区绿色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所辖170余对服务区已建成充电枪2406把、换电站51个,新能源车辆“里程焦虑”得到有效缓解,司乘朋友在山东高速上可以畅快出行。
业态破圈:服务区变身“文化会客厅”与“全球购窗口”
走进京台高速曲阜服务区,汉唐风格建筑群与孔子文化展厅相映成趣,王女士正带着孩子“对话”孔子:“没想到服务区成了‘微景区’,孩子在这儿学到了六艺知识,买到了文创产品。”类似的文化赋能案例遍布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所辖服务区:“蒙山沂水”主题临沂服务区成为临沂山水的微缩版,“泰山文化”主题泰安服务区将泰山景区“搬”到了服务区,“水浒文化”梁山主题服务区每个业态都能看到小说中的影子,济青中线一路十域国际风情主题特色服务区让司乘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异域风情……“淄联世界”“鸣阳天下”等5对城市展厅在服务区向天南海北的旅客展现着所在城市的魅力,17对山东高速服务区“山东手造”推广示范点联动16市,进驻商家60余户,签约企业120余家,让3400余万司乘人员领略到了“山东手造”风采。以文化场景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在引导群众身临其境感受地方文化的同时,挖掘消费潜力,打造“体验经济”,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贡献“高速”力量。
消费场景的延伸不止于文化吸引带动。在济潍高速昆仑服务区、青兰高速沂源服务区,两个国家AAA级景区的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照;济青中线服务区推出“济青中线旅行护照”,司乘人员可在沿线服务区打卡盖章,有效提升服务区吸引力和消费黏性,“济青中线特色文创产品”将沿线城市地标、文化元素等融入设计,深受司乘人员喜爱;济商高速济宁服务区的农副产品“助农馆”内,昙山绿茶、汶上芦花鸡等100多种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为过往司乘人员购买特色产品提供了新选择,也拓宽了地方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支撑;跨境消费同样火热,以“分布式仓储+网络化配送”为主要特征,济南东服务区、泰安服务区等30余对服务区引入了“齐鲁号·全球购”欧亚班列专营店,为司乘人员带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千余种特色商品。
管理革新:“六化”转型与优质服务双轮驱动
“价格便宜,菜量也足!”在泰安服务区,李女士对服务区的餐饮连连称赞。据悉,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在2024年对瓶装饮用水、方便面等50种商品实行同城同价,21种小吃类菜品进行价格上限管控,14对A类服务区开展“平价菜”推广,形成了价格约束机制,建立了涵盖160种品牌的服务区品牌库、299种小吃的山东地方特色小吃库、88家企业的企企合作库,累计推出自有品牌10余个,2024年自营品牌实现营收650余万元。王治海介绍,“2025年,同城同价商品数量将进一步扩大,‘平价菜’将推广到所辖B类服务区,真真正正带给过往司乘实惠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同时,持续扩大品牌合作库,让更多更优质的、更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进入服务区,为旅客提供多样化消费选择,让‘流量’变为‘留量’。”据悉,2024年起,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开始“星级化、品牌化、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数智化”转型之路,从工作流程、人性化配置、品牌引入、地域特色、业态布局、价格约束、智慧赋能等方面进行强化提升,树立“区域标准化”管理标杆。数据显示,自2023年,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实行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星级评价工作以来,共评选五星级服务区22对,全都由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运营管理。
效应凸显:年引流3.59亿人次,带动区域经济“活起来”
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所辖服务区接待司乘达3.59亿人次,带动餐饮、零售等业态营收增长7.78%,服务区成为新增长极。在淄博等地,依托服务区设立的“琉璃展厅”,推动当地琉璃产品销售额提升约2%;2024年,服务区抢抓关键时间节点,依托地域优势,开展“中东欧美食节”“烧烤节”等特色活动,与多家景区互推资源、协同发展,带动实现“服务区+”消费收入740余万元。
2024年9月,由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运营的省内首个开放式“交旅融合”服务区京台高速台儿庄大运河服务区正式运营,是省内第一处开通ETC出入口的服务区,司乘可从服务区直接驶入京杭大运河南堤风景旅游大道,直达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台儿庄古城、微山湖旅游区,辐射周边景区景点30余处。据了解,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计划以泰安服务区东区为试点,继续探索开放式服务区“后门经济”,依托泰安服务区东区“3+3+3+1”业态布局,发挥周边泰山景区、九女峰景区、彩石溪景区等资源优势,打开“后门”对外经营,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将路域外顾客“引进来”,让高速路上的客人“走出去”。目前,服务区正在与泰安市相关单位和周边景区洽谈合作,在服务区设置旅游接驳车,打通自服务区至各个景区的旅游通道,形成集吃、住、游于一体的度假新体验,实现路域内外双向服务,以开放式服务区“硬联通”激活区域经济发展“大循环”。
“服务区不再是封闭空间,而是区域经济的‘流量转换器’。”王治海表示,我们已建成40余对特色服务区,未来将试点“服务区+物流集散”“服务区+文旅综合体”“服务区+商业综合体”等新模式,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展望:从“山东样板”到全国经验
当前,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正探索“企企联盟”机制,通过品牌联动、企业联动,精准营销破解发展瓶颈。“我们畅想把服务区逐步转变成为旅客出行目的地之一,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价值定位正在从出行‘补给站’进阶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枢纽’。”王治海展望道。
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的转型,既是基础设施“硬实力”与运营服务“软实力”的双重升级,更是新时代消费场景创新的生动实践。当服务区突破传统功能边界,其撬动的不仅是消费数据增长,更展现出交通网络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将深入融合交通强国、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做大做强做优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全面优化推进“交文农旅商能”融合发展,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新格局,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山东经验”。